当前位置:首页< > 文联动态
第二十七期南通市文艺家读书班圆满结业
发布者:陈霞 发布时间: 2025-11-10

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,11月4日至6日,南通市文联在海门区举办第二十七期南通市文艺家读书班。来自全市文联系统的各文艺家协会、各县(市)区文联的文艺家代表五十余人参加读书班。海门区五十名基层文艺工作者列席参学。

江苏省文联原一级巡视员刘旭东以“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艺术的现代化”为题,回顾了在中国式现代化从局部追赶到全面自主的转变中,中国艺术如何在传统与西方的碰撞共生中,通过多元融合与市场化探索,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改造和转型,完成民族性与现代性兼具的艺术表达。他强调,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文化转型,是“社会主义内核+民族文化根基+现代文明要素”的融合过程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,中国艺术始终承担者“记录时代、凝聚共识、传承文化”的功能,从服务国家建设到满足多元需求,从传统传承到科技融合,既坚守民族文化根脉,又不断回应现代文化中的新问题,成为推动社会进步、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力量。

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,一级作家汪政主讲“谈重大题材创作”专题讲座。他界定,重大题材指的是文学的表现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原生的影响力,它自身所包含的意义,它的力量波及的范围和抵达的深度,它作用的烈度,以及它在社会记忆中存留的时间,产生的长尾效应。重大题材是一种国家叙事,反映国家意志,书写国家行动,抒发国家情感。他介绍了重大题材的创作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,以杨志军《雪山大地》等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为例,分析文艺家如何突破知识壁垒、更新知识体系、从零开始创作文艺精品。他强调,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仅是一种方法,更是一种世界观,一种能力。思想、情感、知识等是重大题材创作的主观条件,文艺家要学习、要砥砺、要涵育,努力让自己创作的主观条件达到驾驭现实题材创作的水平。

中国当代作家、文学编辑,中国人民大学创作性写作专业博士,《收获》App运营总监,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导师走走,以中外文学经典为案例,分析潜藏其间的“细节之光”。这些精彩的细节或是对人物的刻画,反映人物的肢体语言、穿着打扮、物件道具、心理变化、反思与顿悟,或是实现了作品意象的统一,形成文本的互文性,或是在不易觉察的人称变化中完成人物心理距离的调整,以及通过对物理空间的变化、错位的描摹刻画人物关系,展现人物权力的转移。她表示,有些经典文学作品,也会因为作者的叙述不自信、作者心性等缘由,在细节上暗藏漏洞。在她看来,准确的小说细节能让读者领悟到作者心性,读者一旦读出,甚至能改变自己看待人生的目光,而在小说创作中,准确就是好。

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、中影集团一级导演、资深电影监制江平作“光影为笔 时代为卷”专题党课。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、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。他表示,自1905年拍摄的京剧《定军山》片段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,电影因其便捷性、简易性等特征,成为中华传播史中最生动的演绎。今年,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,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,扎根生活沃土,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、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。他深情分享了田华、王心刚、张良、陶玉玲、肖桂云、潘虹、宋晓英、陈道明、赵丹、于蓝等多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,与红色电影结下的一段段炽热而动人的精彩故事,反映了红色电影的精神内涵和老一辈艺术家的执着追求和崇高理想。从银幕上的经典角色塑造,到幕后扎根时代、深耕创作的坚守,他以艺术家的个人艺术经历为鲜活脉络,串联起一部波澜壮阔、气象万千的中国电影发展史,展现电影背后的时代温度和人文内涵。

640.jpg

Produced By 中威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