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间四月芳菲尽,正是读书好时节。4月19日下午,一场以“文学力量·网文IP影视化改编的文学密码”为主题的阅读沙龙活动在南通市崇川区濠西书苑精彩举办。活动汇聚文艺学者、阅读推广人及青年创作者,共探网文改编的趋势密码与地域文化赋能路径,现场金句频出,思维碰撞火花四射。
此次活动由南通市全民阅读促进会、南通市作家协会、崇川区新闻出版局主办,和平桥街道办事处承办,旨在以“世界读书日”为契机,激发南通本土故事的文艺活力,推动全民阅读走进影视创作、走近青年群体。
近年来,《国色芳华》《小巷人家》等南通籍作家作品频频被影视化改编,带动“蓝印花布”“濠河风情”等南通元素频上银屏。活动伊始,主持人茉蓉便点出当前改编创作中的关键命题:“在‘重爽感轻内涵’的短剧浪潮中,地域文化该如何守住精神底色、突破表达边界?”
围绕“改编趋势与地域文化赋能”“跨媒介改编的实践方法论”“本土化改编的青年路径”三大板块,省级全民阅读推广人成然与南通大学文学院学生代表开展对谈。“如何在《濠河夜话》这类历史题材中融入‘强冲突’‘年轻化表达’?”“是该深挖文化内核,还是借助‘在地化转译’提升共鸣?”多位嘉宾现场提出独到见解。
活动中,《吞噬星空》的CG技术、《繁华》的方言表达、南通校园AI剧本尝试纷纷被引用为案例,展现了“技术+文学+本地文化”的三维交汇。更有来自红果短剧合作项目的学生分享“非遗+悬疑”微短剧幕后思路,引发青年观众共鸣。
“网文IP影视化不是对文本的压缩,而是一次创造性的再生。”成然如是总结。他寄语青年创作者:“讲好南通故事,不仅要在剧本里植入文化符号,更要让人物命运与这片土地发生真正的情感链接。”
近年来,崇川区持续深耕“书香崇川”文化品牌,匠心绘就“15分钟阅读生态圈”,以全民阅读为文化惠民主线,不断推动阅读从“个人习惯”迈向“城市风尚”。这场“文学密码”沙龙,正是“书香崇川”理念的生动体现,不仅解锁了网文改编的艺术路径,更让南通文化从“地方故事”走向“全民视野”。未来,在全民阅读与本土IP双轮驱动下,南通或将成为下一个“网文影视化热土”。